7月3日至4日,由吉林大学与中国通信企业协会数字化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吉林大学预科教育学院承办的“全国本科预科理工信息类课程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和数字化能力培训班”在长春成功举办。本次培训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吸引全国多所高校及教育机构近80位专家学者与骨干教师参与,共同探索民族预科教育数字化创新路径。

7月3日上午,举行开班仪式。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然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她强调,吉大自2018年自主培养民族预科生以来,虽形成特色教育模式,但仍需向兄弟院校学习。本次培训聚焦理工信息类课程与数字化教学深度融合,邀请专家分享经验,助力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为民族人才培养赋能,推动全国民族预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开班仪式上还有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培训部主任王红梅致辞,她从行业协会角度,阐述推进教育数字化对提升预科教育质量的意义。开班仪式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数字化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茹主持。


开班仪式结束后,受邀专家们先后带来专题讲座与案例分析,授课环节由吉林大学预科教育学院院长黄忠民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副院长陈立鹏作《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路径与思考》报告,剖析民族预科教育育人方向,强调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学全过程。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院长刘正发分享该校预科生培养模式,以藏缅语言研究等为切入点,通过课程建设与文化传承提升培养质量。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王鑫带来《构建数字资源,践行过程育人》报告,结合高压物质磁性测量科研经验,说明数字资源建设对优化教学的作用。大连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副院长牛大田讲解数学类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实操方法,提供可落地指南。


7月3日下午课程围绕数字化教学落地。吉林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副院长董洪涛解读学院全过程育人体系,强调用数字化工具追踪学情。中国通信企业协会数字化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建伟以《数字化赋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路径探索——以互联网基础与应用为例》为题,展示数字化手段与课程思政结合路径。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数学教研室主任马立玲、宁夏大学副教授潘春玲分别从《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OBE教学设计视角,分享数字化教学在数学学科的应用实践经验。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刘志鹏演示VR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宁夏大学副教授师金华通过‘DeepSeek+Kimi’数字化课件制作演示,分享AI技术融入C语言教学的实践,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樊玲的《Excel与数据分析》课程则分享了实用教学数据分析工具。


下午的课程内容结束后,召开了“数字化时代大学本科预科生培养模式创新发展与困境”圆桌论坛。吉林大学预科教育学院院长黄忠民、中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院长朱忠熏、贵州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院长储昌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预科教育学院院长曹义、云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李一峰、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副院长袁军等专家,围绕师资数字化能力提升、培养模式创新路径、数字化转型困境破解等议题进行交流。论坛尾声,中国通信企业协会数字化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杰总结指出,需构建“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数字化教育生态,突破发展瓶颈。


7月4日上午,全体学员赴吉林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参加论坛并参观VR课堂。与会专家首先参加了由学院院长黄忠民主持的“本科预科教育学院战略(文化)管理和‘十五五’规划编制发展论坛”。论坛结束后,大家参观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沉浸式VR课堂及AI助教系统,亲身体验数字化教学工具的应用。随后,专家与老师们共同参与了“本科预科AI一体化协同教学发展论坛”,就教育数字化转型展开深入交流。
此次培训中,吉林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贾丽华及班子其他全体成员全程参与和跟进培训各环节。


本次培训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分享+实践体验”多元模式,为全国本科预科教育工作者搭建数字化教学交流平台,对推动民族预科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